物种起源手游估计会让你对物理学知识非常的感兴趣,这里面其实是非常考验个人的一个思维能力的,当然如何去创造这些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游戏中你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当然里面也有很多的难题等着你来解决。
简单说下粒子、尘埃、雷电、智慧、暗物质(暗能量)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为了达到不断创造积累新物种的目的,游戏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积累暗物质(大爆炸后变成暗能量)。
②而暗物质只有通过升级【物质】和【混沌】才能获得。
③为了升级【物质】和【混沌】就需要不断积累粒子和尘埃。
④而限制粒子和尘埃产量的主要是雷电。
⑤粒子和尘埃总量达到要求后升级【物质】和【混沌】就可以提高雷电产量,同时概率获得暗物质。
⑥智慧是游戏中相当贵重的资源,由于产量极低且只能通过时间累积需要合理使用。其作用一是作为大爆炸的唯一需求,二是可以当做货币直接购买粒子、尘埃、雷电。
⑦粒子、尘埃和雷电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粒子和尘埃能提高雷电产量,而雷电又反过来可以提高粒子和尘埃的产量,并且雷电的产量限制了粒子和尘埃产量提高的速度。
⑧提高粒子产量只需要雷电,提高尘埃产量需要粒子和雷电。游戏中会发现,合成粒子、尘埃时,只有当雷电成为唯一限制条件时收益才是最高的。
以上资源按重要性个人排序为:
暗物质>智慧>雷电>粒子=尘埃
同为新手,早玩了六天,但根据各种大佬的攻略琢磨出了点套路。智慧攒着,开出四级,然后神经升1000左右(50%加成,5000也才80%左右),完成后开始用科技把闪电攒到秒产e5倍(我是觉得扭曲合算),之后存到蓄电器里,然后攒够智慧就复制,蓄电器里存够后其他都用了。至于其他的就是不管加倍合成还是加倍产量,产量不会降低的前提下点了就好,不用急着点新物种,一般都是等新物种的产量大于雷电合成的量时才开始全部合成新物种,在此之前新物种都是为了加倍合成才点的。尘埃记得点出宇宙的时候还能从细沙开始精炼,我一开始不知道导致发展慢了半天。其实靠自己算算就好,本来就是放置游戏,那点乘法已经是整个游戏最难的地方了。
物种进化
从最微小的粒子开始,通过合成,复制与加速,一步步演变成DNA,草履虫,大白鲨!
星系探索
从发现最细小的尘埃开始,到卫星,行星,太阳系,甚至宇宙!
发展科学
提升大脑容量,延展神经系统,用强大的智慧发展科学。
研发暗能力
如何发现神秘的暗物质?暗物质又有何用处?宇宙中还有更强大的力量等着我们去挖掘。
玩家一
玩了几天,打到了古菌,不想继续往下玩了,优点和缺点很明显的游戏
首先说优点:
题材新颖,相比较一般挂机游戏的英雄刷boss,使用了宇宙演变和生物进化作为主题 这是吸引我的一个点
不花钱,没有弹出式广告,钻石可买可不买,只要你肯多花钱时间和流量看广告就可以回馈资源和钻石,无限回收,这点感觉很难得啊,在这种游戏里。
不肝,这算是我玩过的最养肝的挂机游戏了
再说缺点:
由于我没玩到最后,不说游戏内容上的东西。
最明显的缺点就是挂机收获的回馈感太弱,弱到没有感觉。本来游戏都很贫穷,UI不算好,新东西出来就一个图片,只有一个数字在变动,数字还用的科学计数法,有的时候我挂了几个小时回来,“诶?有变化了吗”,只有提醒我可以升级了我才会意识到收获了资源。这样的后果就是玩家没有收获感,一旦进化速度放慢进入积累期,玩家会迅速感到疲乏,挂机游戏最重要的就是收获的回馈,不然谁会干挂机
玩家二
如何开始说这款放置类游戏呢!?
恕我才疏学浅、见识短,确实想不出一个公允的评判标准。放置类游戏根据题材的不同,开发成本不同,成品质量肯定会不同,但尴尬在只要吃相不难看,选材能够和上拥有一定受众基础,最后的评价都不会太差。换言之,不会有太低分的情况出现,其中优劣也很难比较,只能自己去玩。
并且这款游戏给人以“科技感”和独特的取材,可玩度是肯定,无可厚非。
这里唯一我想展开说游戏的名字——“物种起源”以及与游戏中“生物单元”的设计。
坦而言之,我觉得不如直接“虫群”,既然已经获得授权,或者把“物种”二字去掉直接叫“起源”如何?
各位可能觉得我戏精,但作为一名曾经好好听过过专业课的我对“信息量很大”且明显在目前主流人群公知其“含义”的名词被使用时,容易引起不适。
而且倘若有一天这游戏能大火,吐槽的断然不可能只是“爱计较有的没的”的我这种人。
在完全展开讲之前,请问一句“盛大以前是你们的老东家,现在效力于七酷吗?”
我在斟酌接下来我会不会被炮轰,我还是很怕“渣渣辉和建校狂魔”背后那“中国游戏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营销”的团队。(当然要细说这个就又是另一个值得一谈的故事了)
咳。
我建议——直接叫“起源”的原由是因游戏中明显有“科学”之处以及“不科学”的地方,即有些设计“很有些道理”但有的又“不严谨”。
我认为和我持有以下观点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科幻不等于胡思乱想”。特别是游戏作为现下主流的信息载体,对人构成知识的习惯都会产生影响。
这一点在我生活中有所体现:一次和朋友讨论“浊九阴”和“烛龙”的问题,聊了半晌发现两个人都在说“小说设定”,而不是史料以及神话故事的记载。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款游戏的进化树,不像经过具体考究之后设计出的,像是从其他科幻作品中提取出“已经被润色过的想象”后的“二次加工”,“雷电、大脑、思维”等等的设定,加重了这样的感觉,而在生物这一块,就像是“生物基础学科知识”中所提取出的关键“物种”。
于我而言,特别是有关“生物”这一块,我比较介意,至于“天文学”,除了知道点通常报道会提到的“引力波”等等科普的知识外,其他一窍不通。所以我就单单提一提这一方面的不合适:
tips:粒子→原子→原子核→支原体→蓝藻→(后面还没开出来)
单元设计上有BUG。
从“无机”到“有机”是一个很艰难也很难以分析是“必然还是偶然”的事情。所以一切生物的起源都应该先谈“有机物”的出现,即“烃、烯、醇”等,然后再是“DNA和蛋白质”,再然后,应当是“病毒和古细菌”的一席之地,我认为支原体虽然成为补足“遗传进化树”的重要一环,但考虑到游戏中还和“思维以及智慧”挂钩而言,应当给“病毒”一席之地。
关于人与智慧。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现今被不断否定其中内容的正确性是因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智慧”的诞生如果仅仅交给“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未免太过于“佛系”。
在科学领域,虽然一个实验的成功可能撞大运(例如,实验室消毒水平难以达到啊,培养皿死活在干热灭菌锅里灭菌灭不干净呀,课本中经常提到的什么摩擦系数木得了,g一直都是那个值等等实验中会发生的情况或需求的条件)但一个理论的提出和论证过程绝对是“难产”级别的,因为它的正确性会在不同时代背景乃至不同“宇宙社会背景”(《三体》中提到过的概念,具体名称已忘)下不断被反思和论证。
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会具有智慧”而“别的生物为什么没有智慧”的原因已不是以前共识中“生存压力”所造就的,很多人想象是不是“外星人给予人类智慧”,我更信服“病毒、细菌的侵染影响了物种进化”,因为病毒和细菌在侵染人类过后,会残留自身的DNA,在进化树越往前的时间里,它们的影响力一定会更大。基因决定了我们能否拥有“大脑的结构”,再而决定了“智慧”的诞生与否。
所以在我的认识里“智慧”应该是一个高级到不能再高级的存在。
最后,希望制作方在面对这款已经运作一年,并且在牌师已经低开高走的情况下,能够重新面对这款游戏,只要再考究一点,能更出彩,亦能完全在已经枯燥的知识体系上做到“繁花之上再生繁花(冰心)”。
对了,我知道有人会说《超体》那种“到处都是”的情况怎么解释。
我大声告诉你:
我晓得个锤子。